中國大概有30萬左右高級注冊會計師的人才缺口。
財政部官員最近的一次信息“披露”,讓很多會計業內的專家開始重新審視人才缺口將給行業發展制造的瓶頸。
目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有約14萬會員,如果要使會計師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英國的水平,這個數字其實應該是530萬。 因此,很多業界人士坦言,中國會計人才的缺口,實際上遠不止30萬。
而中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將使得會計人才短缺的矛盾進一步升級。這是因為,這一準則的實施,將增加市場對熟悉國際會計準則的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
人才匱乏
在最近一項名為“中國未來十年緊缺人才資源”的調查中,會計師位居短缺人才的榜首,中國尤其缺乏的是與國際接軌、通曉國際財會界游戲規則的高層次會計人才。
這一需求源自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企業境外投資需求的增加,更重要的還有中國即將開始實施新的會計審計準則。
作為中國新會計審計準則制定委員會國外專家小組的成員,10余年來,普華永道駐北京辦事處審計合伙人廖仲敏看著中國會計審計準則在一步一步向國際準則靠攏。
在他看來,新會計審計準則的出臺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廖同時兼任澳洲會計師公會北京委員會會長。
中國1200多家上市公司將首先面對新會計準則,它們之后要接受新規則挑戰的是日益增多的境外上市公司、數十萬家國有企業、近50萬家外資企業、300多萬家民營企業。
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使得中國會計人才短缺的形勢更為嚴峻。這是因為,即使是專門從事會計審計工作的國內會計事務所,它們對國際標準的了解也不是十分透徹,更不用說眾多的企業會計人員。
“四大”出手
以通曉國際會計準則見長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德勤,也同樣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
對中國市場的雄厚信心,是目前“四大”在華進一步擴張的強勁動力。廖仲敏告訴《財經時報》,“中國的潛力不是短暫的概念”。
這種擴張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需要大量的人才。
以普華永道為例,廖仲敏10多年前來到普華永道北京辦事處時,辦事處只有100多名員工,而現在,普華永道在中國已有7000多名員工,僅北京就有1800多名員工。
2004年,普華永道在大陸共招募了約580人,2005年招聘了1000人,這已經接近前一年招聘人數的兩倍。到今年,普華永道計劃招募1550名畢業生以及500至700名有經驗的人士。
不僅是普華永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其他三家,德勤、畢馬威和安永都將在2006年將中國員工數量增加20%以上。可以說,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將中國區的業務擴張放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目前的跡象看,“四大”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的主要途徑是,招募大學生并通過培養這些學生,來供應符合自身需要的會計人才。
另一塊蛋糕
中國會計人才的短缺將直接影響到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這使得中國會計行業的主管部門――財政部正在加緊實施會計培訓計劃。
據悉,財政部將與今年8月公布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運用指南,并將分兩個階段進行貫徹實施。從6月中下旬開始,舉辦新準則的內部研修班,重點培訓部分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第二階段為規模培訓階段,對各地財政部門、其他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分期分批進行培訓。
由于財政部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國際性的會計協會,培訓因此給了這些會計協會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個良好契機。
在這方面,全球第六大會計專業團體――澳洲會計師公會處于領跑地位。為配合培訓工作,澳洲會計師公會計劃在今年新增上海和廣州兩個聯絡處。(財經時報 李文科 2006-7-29)
(ck)